笨鴨火鍋加盟多少和笨鴨火鍋商用教程

本篇文章給大傢談談笨鴨火鍋加盟多少,以及笨鴨火鍋商用教程的知識點,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,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。

文章詳情介紹:

“別小看這鴨稻,可火啦”——發生在“中國東極村”的農業供給側改革故事

新華社哈爾濱6月4日電 題:“別小看這鴨稻,可火啦”——發生在“中國東極村”的農業供給側改革故事

新華社記者 陳國軍、鄒大鵬、馬曉成

“別小看這些小鴨子,靠牠種出的鴨稻,可火啦。”

在我國最東方的行政村撫遠市東安村,種糧大戶、村主任孫國良看著萬余隻毛茸茸的小鴨子,笑呵呵地告訴記者,再過些天,這批小鴨子將放養在千畝稻田里。

孫國良種上鴨稻的事,還得從去年的“做夢”說起。2016年初,在駐村第壹書記李世傑的“軟磨硬泡”下,孫國良打算自己和村民試種鴨稻。

當他準備帶著鄉親壹起闖闖新路時,鄉親們的質疑也隨之而來:“鴨子把田里的苗和穗禍害了咋整?”“咱這技術搞鴨稻就是‘做夢’,不用農藥化肥減產咋辦?”“鴨子沒養好、田又沒種好,賠個精光咋弄?”……

倔強的孫國良決定“單幹”。因為他見到過“夢想成真”——在“中國東極”撫遠,高緯度、積溫低曾讓這個國傢扶貧工作重點縣無法播種水稻,2015年村里成立了由農業技術專家領銜的玖成水稻合作社,先進的育秧技術搶回了積溫,讓種植水稻不再是“夢”。去年,全村1.5萬畝耕地中有6000多畝是水田,今年擴大到7000多畝。

說幹就幹。孫國良開始四處“取經”,在三江平原種植“鴨稻米”“蟹稻米”經驗豐富的樺川縣、富錦市等地遍訪種植能手,還不時向玖成水稻合作社技術專家咨詢,當地農委也經常有技術員來地頭指導。

“沒想到火啦!去年種了60多畝,1斤鴨稻賣到3塊多,而鄉親們種的普通水稻最高才賣1塊5,自己加工的鴨稻米在當地賣出了6塊1斤的好價格,還供不應求,妳說劃算不?”孫國良給記者算起了賬,雖然產量有所下降,但吃水草和害蟲的鴨子省了飼料,也賣出了高價。

“讓人高興的是,咱這麽偏遠的地方還引來了投資者。”孫國良告訴記者,河北壹位商人買了鴨稻後,他傢孩子別的米就不吃了。

這位商人來到綠水青山環繞的東安村考察後,決定投資180萬元和孫國良成立公司,將鴨稻米種植麵積擴大到1000畝,還建起了稻米加工廠。這讓孫國良信心十足。現今,他已購買1.2萬隻鴨苗,擴大了養殖規模。

站在壹望無際綠油油的稻田旁,孫國良又開始忙活著搭建鴨舍,“氣溫得20℃以上才能往田里趕鴨子,除去自然死亡淘汰的,壹共分成3批,第壹批先放3000隻,每天晚上再趕回鴨舍。”

壹個人忙不過來的孫國良,又雇了村里6個困難戶負責放鴨子,每人每天有上百元的打工收入。

“今年不少人都想跟著我種,反而不敢帶了,萬壹整不好賠了咋辦?”孫國良說,先流轉了壹些鄉親的土地,準備再試壹年,等鴨稻技術完全成熟後,建個鴨稻米合作社,並盡快申辦下自己的有機品牌,和鄉親們壹起走共同富裕路。

“啥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?就是咱種的普通大米城里人不愛吃,賣不出好價錢,咱就少種或不種;咱種的鴨稻米城里人愛吃,能賣出好價錢,咱就多種。城里人愛吃啥,咱就種啥、加工啥、賣啥。”李世傑和孫國良向前來“取經”的村民講解起“鴨稻經”里的農業供給側改革。

據介紹,稻田養鴨是黑龍江省水稻科研工作者探索出的壹套實用技術,主要是在稻田里利用鴨旺盛的雜食性和不間斷的活動,吃掉稻田內的雜草、害蟲,減少化肥、農藥公害,疏鬆土壤、刺激水稻植株分蘗,產生渾水肥田效果,實現水稻純綠色生產。

“我的‘農傢樂’也算是農業供給側改革吧?”村民劉延輝插話問。去年劉延輝依託小村緊鄰黑瞎子島的獨特地緣優勢,開辦了“東極農傢樂”,村民搞“庭院經濟”養的笨雞蛋、鵝蛋等綠色食品,在小店里成了遊客搶購的“紀唸品”,開辦的網店更是把粘豆包、笨鵝等產品賣到了北京等地。

在劉延輝“農傢樂”的後院,壹塊10多畝的地已經有意“撂荒”兩年。“等著化肥和農藥殘留再降解壹下,我準備開個純有機采摘園,種草莓、果蔬、盆景啥的,讓遊客‘吃不了兜著走’。”劉延輝笑著說。

夕陽西下,地處烏蘇里江畔的小村莊蟲鳴蛙叫聲再起。孫國良說,過去特別煩這聲音,如今聽著心里別提有多舒服,這“生態好聲音”就是農民奔小康的“綠色交響樂”。

廈門最“笨”的創意火鍋!進店就被笨哭了...

火了3年的笨店來廈門啦!壹進店小貝就被迷住了,搞怪波士熊版的世界名畫,濃濃的笨笨動漫風,加上暖黃色燈光的陪襯,看著就很舒適~

ins風的笨笨鼠霓虹燈,隨手壹拍就是大片,出片率100%,分分鐘刷爆朋友圈!

張力十足的手繪墻畫,標誌性的心心兔玩偶,各種各樣的笨笨元素,好玩又好看,讓人能待上大半天!

環境已經獨具創意,店員更是直接:BOSS/女神,請叫我笨笨!還要笨到底?!實在叫人眼前壹亮。

| 會噴火的鍋底 |

沒想到不僅環境充滿童趣,風味各有不同的創意笨火鍋更是牢牢抓住小貝的心。必須誇壹誇笨笨鼠頭形狀的鍋底,真可愛呀~

笨鮮火焰鍋 是必點的招牌!阿根廷大紅蝦、丹東野生文蛤,在妳麵前現炒。倒入進口伏特加和朗姆酒,火苗竄出半米高,香氣彌漫開來!

可以選擇半鍋或全鍋,滿足不同的口味需求。小貝點的 笨辣辣鍋 ,居然壹不小心吃掉了壹頭熊!

| 壹次隻需要點兩盤菜 |

第壹次來不知道點什麽,小貝教妳2道菜吃飽!招牌海鮮拚盤和蔬菜拚盤,種類豐富超乎妳的想象。

店內有3米長的半開放明檔窗口,可以看到菜品的擺盤和出品,吃得更安心。

| 鮮到跳腳的海鮮、牛肉 |

笨鮮蝦 剛端上來是還在活蹦亂跳,鮮得很!馬上下到鍋里,不用涮很久就能享受彈脆的蝦肉。

蝦肉飽滿豐腴,每壹隻都均勻的掛上了辣鍋的湯底,入口壹咬,爆汁彈牙,賊爽。

笨魚片 建議放在笨骨千張鍋里煮,比較能吃到魚片的原味,還能增加湯的鮮味。口味重的小夥伴,可以在辣鍋里壹涮,吃起來鮮辣十足。

食肉狂魔吃火鍋怎麽可以沒有肥牛, 美式笨牛 每壹片肥瘦相間,大而薄,可以嘗到牛肉的最佳口感。

肥牛捲下鍋變色打捲,就可以開吃了,滿滿的汁水鮮香誘人。註意不要涮太久,肉質變老口感可就不好了哦~

除此之外,店里還有各類小吃、涮菜、主食、甜品..80+菜品任妳吃到爽,現在還有1元抵100元無門檻代金券!快沖呀~

吃火鍋之余,當然得來杯笨茶啦!現點現切水果,新鮮現榨,壹口吸入,滿滿的果香縈繞!現在搶券還免費送壹紮!老闆真是笨哭了!

小貝強推檸檬笨茶和蜜桃雲海。檸檬笨茶清爽宜人,壹口消暑;桃子製成的蜜桃雲海,桃氣滿滿。

“別小看這鴨稻,可火啦”——發生在“中國東極村”的農業供給側改革故事

新華社哈爾濱6月4日電 題:“別小看這鴨稻,可火啦”——發生在“中國東極村”的農業供給側改革故事

新華社記者 陳國軍、鄒大鵬、馬曉成

“別小看這些小鴨子,靠牠種出的鴨稻,可火啦。”

在我國最東方的行政村撫遠市東安村,種糧大戶、村主任孫國良看著萬余隻毛茸茸的小鴨子,笑呵呵地告訴記者,再過些天,這批小鴨子將放養在千畝稻田里。

孫國良種上鴨稻的事,還得從去年的“做夢”說起。2016年初,在駐村第壹書記李世傑的“軟磨硬泡”下,孫國良打算自己和村民試種鴨稻。

當他準備帶著鄉親壹起闖闖新路時,鄉親們的質疑也隨之而來:“鴨子把田里的苗和穗禍害了咋整?”“咱這技術搞鴨稻就是‘做夢’,不用農藥化肥減產咋辦?”“鴨子沒養好、田又沒種好,賠個精光咋弄?”……

倔強的孫國良決定“單幹”。因為他見到過“夢想成真”——在“中國東極”撫遠,高緯度、積溫低曾讓這個國傢扶貧工作重點縣無法播種水稻,2015年村里成立了由農業技術專家領銜的玖成水稻合作社,先進的育秧技術搶回了積溫,讓種植水稻不再是“夢”。去年,全村1.5萬畝耕地中有6000多畝是水田,今年擴大到7000多畝。

說幹就幹。孫國良開始四處“取經”,在三江平原種植“鴨稻米”“蟹稻米”經驗豐富的樺川縣、富錦市等地遍訪種植能手,還不時向玖成水稻合作社技術專家咨詢,當地農委也經常有技術員來地頭指導。

“沒想到火啦!去年種了60多畝,1斤鴨稻賣到3塊多,而鄉親們種的普通水稻最高才賣1塊5,自己加工的鴨稻米在當地賣出了6塊1斤的好價格,還供不應求,妳說劃算不?”孫國良給記者算起了賬,雖然產量有所下降,但吃水草和害蟲的鴨子省了飼料,也賣出了高價。

“讓人高興的是,咱這麽偏遠的地方還引來了投資者。”孫國良告訴記者,河北壹位商人買了鴨稻後,他傢孩子別的米就不吃了。

這位商人來到綠水青山環繞的東安村考察後,決定投資180萬元和孫國良成立公司,將鴨稻米種植麵積擴大到1000畝,還建起了稻米加工廠。這讓孫國良信心十足。現今,他已購買1.2萬隻鴨苗,擴大了養殖規模。

站在壹望無際綠油油的稻田旁,孫國良又開始忙活著搭建鴨舍,“氣溫得20℃以上才能往田里趕鴨子,除去自然死亡淘汰的,壹共分成3批,第壹批先放3000隻,每天晚上再趕回鴨舍。”

壹個人忙不過來的孫國良,又雇了村里6個困難戶負責放鴨子,每人每天有上百元的打工收入。

“今年不少人都想跟著我種,反而不敢帶了,萬壹整不好賠了咋辦?”孫國良說,先流轉了壹些鄉親的土地,準備再試壹年,等鴨稻技術完全成熟後,建個鴨稻米合作社,並盡快申辦下自己的有機品牌,和鄉親們壹起走共同富裕路。

“啥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?就是咱種的普通大米城里人不愛吃,賣不出好價錢,咱就少種或不種;咱種的鴨稻米城里人愛吃,能賣出好價錢,咱就多種。城里人愛吃啥,咱就種啥、加工啥、賣啥。”李世傑和孫國良向前來“取經”的村民講解起“鴨稻經”里的農業供給側改革。

據介紹,稻田養鴨是黑龍江省水稻科研工作者探索出的壹套實用技術,主要是在稻田里利用鴨旺盛的雜食性和不間斷的活動,吃掉稻田內的雜草、害蟲,減少化肥、農藥公害,疏鬆土壤、刺激水稻植株分蘗,產生渾水肥田效果,實現水稻純綠色生產。

“我的‘農傢樂’也算是農業供給側改革吧?”村民劉延輝插話問。去年劉延輝依託小村緊鄰黑瞎子島的獨特地緣優勢,開辦了“東極農傢樂”,村民搞“庭院經濟”養的笨雞蛋、鵝蛋等綠色食品,在小店里成了遊客搶購的“紀唸品”,開辦的網店更是把粘豆包、笨鵝等產品賣到了北京等地。

在劉延輝“農傢樂”的後院,壹塊10多畝的地已經有意“撂荒”兩年。“等著化肥和農藥殘留再降解壹下,我準備開個純有機采摘園,種草莓、果蔬、盆景啥的,讓遊客‘吃不了兜著走’。”劉延輝笑著說。

夕陽西下,地處烏蘇里江畔的小村莊蟲鳴蛙叫聲再起。孫國良說,過去特別煩這聲音,如今聽著心里別提有多舒服,這“生態好聲音”就是農民奔小康的“綠色交響樂”。